华夏聚焦新闻网,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聚焦重大新闻事件的网站。

去台湾后白崇禧与阎锡山的待遇为何不同?


论军事智商,白崇禧完胜阎锡山;论政治情商,阎锡山完胜白崇禧。白崇禧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他若跟定李宗仁,结局要比到台湾追随老蒋强。

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派系林立,蒋介石依靠自己的权谋手段,成功攫取了国民党内和国民政府最高领袖位置,自然引起其他党内实力派和地方军阀的不满,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和蒋介石在党内的明争暗斗,但他们没有军权,只是没牙的老虎,最后被蒋介石一一收拾。

地方军阀如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手里有兵,就硬气的多,老蒋想让他们乖乖听话,让他们服从自己,他们不服气,不是阴谋倒蒋,就是抄起家伙和老蒋真刀实枪地干。

但各路军阀和蒋介石的表现,差别很大的。

李宗仁和白崇禧都很聪明,尤其白崇禧号称“小诸葛”,军事上的造诣在国民党内数一数二,登峰造极,桂系军阀的实力也不赖,广西人战斗力很强。

正因为如此,李宗仁和白崇禧有野心,总想把老蒋打翻下台,自己取而代之。

除了抗日战争的八年稍微消停点,李宗仁和白崇禧从未停止过“倒蒋”的阴谋和行动。

粗略一数,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倒蒋行动至少有6次:

1,1927年,逼蒋下野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对立,引发矛盾冲突。关键时刻,李宗仁、白崇禧反对蒋介石,蒋介石无奈下野。

2,1929年,蒋桂战争

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桂系惨败,李宗仁下野,白崇禧败逃越南,蒋桂再次接下梁子。

3,1930年,中原大战

1930年,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发兵倒蒋,李宗仁、白崇禧趁机率兵参加,中原大战爆发,最后还是桂系军阀失利,老蒋大获全胜。

4,1934年,围剿红军

红军开始长征后,蒋介石下令各路军队参与围追堵截,想一箭双雕,既消灭红军,又消耗桂系,但李宗仁、白崇禧跟老蒋不是一条心,对老蒋的命令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严防蒋介石一石二鸟之计,气得蒋介石仰天长叹:“这真是外国的军队呀!”

5,1936年,两广事变

1936年,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联合广东的陈济棠进攻蒋介石,陈济棠兵败后,蒋介石大兵压境准备进攻广西,后在各方调解下握手言和,共同抗日。

6,1949年,再度倒蒋

1948年年底,国民党败局已定,蒋介石亟需支援,此时手握重兵的李宗仁、白崇禧不但不帮忙,反而“落井下石”,联合各省发电,逼迫蒋介石下野,结果老蒋被迫第三次辞职下野,改由李宗仁继任代总统。

有这么多恩恩怨怨,老蒋早把白崇禧恨得牙痒痒,比恨日本人和解放军更甚,这一点白崇禧自己也知道,他曾经向人说起“老蒋恨我们比恨朱、毛更甚”。

当时白崇禧有三个选择,一是留在大陆,毛主席承诺让他继续带兵,而且是带兵30万;二是跟着李宗仁跑到香港,谁也管不着,逍遥自在;三是跑到台湾,追随一生敌人蒋介石。

以白崇禧的精明,按理说会做出最正确的决定,但他还是失算了。

尘埃落定时,蒋介石跑到台湾,李宗仁跑到香港,白崇禧却选择了追随老蒋。

白崇禧以为蒋介石跟自己是公对公,不是个人恩怨,但他高估了蒋介石的肚量。

一到台湾,蒋介石立刻解除了白崇禧的兵权和一切权力,给了他一个闲职养老,而且派人时刻监视他的住所,对白崇禧一百个不放心,最后白崇禧据说是蒋介石派人毒死的。

跟白崇禧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相比,阎锡山破有些“大智若愚”的味道。

阎锡山会做人,又有自知之明,一生信奉中庸之道,他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以跟老蒋掰手腕,就不和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他们瞎掺和了,你们闹你们的,我保持中立。

阎锡山的势力范围是山西,他也没有大的野心,实行的政策就是保境安民,在大事上服从中央,尊重老蒋,不给老蒋找茬添麻烦,也不给老蒋难堪,但老蒋你也不能干涉我山西的事,让我在山西这一亩三分地当土皇帝,所以山西在他治理下日子红红火火。

尘埃落定时,阎锡山也跑到了台湾,但他和蒋介石并无深仇大恨,又会做人,所以在台湾生活地优哉游哉,不是养生钓鱼,就是读书写书,最后寿终正寝。

以白崇禧和蒋介石的恩怨之深,换做我是蒋介石,恐怕也很难原谅他——即便不干掉他,也会让他活的不痛快。可惜白崇禧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在人生最后一个重大抉择时,做出了一个十分错误的选择,充分彰显了蒋介石的爱憎分明。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白崇禧与阎锡山败退台湾后,都成了光杆司令,再也对蒋介石构不成威胁。对于这两个当年实力派大军阀,蒋介石还是区别对待。白崇禧基本上是个无权无职的闲人,而且他所住的白公馆,还受到保密局特务日夜监视。而阎锡山虽然挂了两个虚衔,小日子过得满舒坦的,还著书立说。

蒋介石对白崇禧可谓恨之入骨,对阎锡山只是另眼相看。

白崇禧号称“小诸葛”,指挥打仗的确有一套。蒋介石几次拉拢都以失败告终。他和李宗仁称霸广西不说,还多次干预国民党中央的选举 ,蒋介石的几次下野,白崇禧都是冲锋在前。特别是48年以后,国民党败局已定,又是他和李宗仁从中作梗,逼的蒋介石不得不再次下野。这种逼宫之举,让蒋介石刻骨铭心,白崇禧到台湾后,蒋介石焉能轻易放过他。

而阎锡山就与白崇禧的性质大不一样。虽然他和冯玉祥联手发动了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被打败后,阎锡山就变得乖巧多了。他在山西用三分之二的军队来修路,表示他不再穷兵黩武,对蒋介石做出重大决策,表面上是完全拥护。只要能让他做山西的土皇帝,他唯蒋介石马首是瞻。48年后,蒋介石下野,身为行政院长的阎锡山对代总统李宗仁处处掣肘,对蒋介石唯命是从。正是阎锡山把宝压在蒋介石身上,到台湾后,蒋介石才会对他额外开恩。

1960年,阎锡山病逝于家中,终年77岁。

1966年,白崇禧暴死于卧室,浑身发绿,死因不明。时年74岁。

其实在蒋委员长的心里,他对阎百川是瞧不起的,但是对白键生却一直很忌惮!淮海战役期间,蒋介石要调自己的黄埔嫡系部队去徐州参战,结果被白崇禧这个华中剿总司令给硬顶回去了。蒋介石气的打电话问白崇禧,我调我的嫡系参战,你凭什么阻拦!白崇禧也不是吃素的,两人在电话两头说着说着就骂起来了,这一骂就是半个多小时。



蒋介石和白崇禧对骂的结果,就是白崇禧对淮海战役的消极应付。当杜聿明和黄维两个集团先后被围后,蒋介石的手上已无兵可调,除了空投弹药和给养外,每天能做的就是对着上帝祈祷。最后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王牌主力被全歼在淮海战场。

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被打输光了,而坐镇武汉的白崇禧却加紧了倒蒋活动,逼着蒋介石让位于李宗仁。蒋介石怒不可遏,大骂:共产党要我的江山,李宗仁和白崇禧是既要我的江山,还要我的钱!蒋介石曾经想让军统特务沈醉刺杀李、白二人,但苦于看家部队在损失殆尽,江北局势还要桂系收拾,只能忍痛作罢。

蒋介石怒骂白崇禧的话,在八八年拍摄《开国大典》电影时被引用,编剧对蒋总裁的原话做了一些修改。



白崇禧斗胆包天的做法,阎锡山敢干吗?估计给他十个豹子胆才有可能敢吧。阎长官的处事准则就是谨小慎微,如果不是被逼急了,他绝对不咬人。他一辈子,其实就只干了三件爷们事

1911年起兵反清

1927年起兵反奉

1930年起兵反蒋

除此之外,阎长官再没干过出格之事。基本上就是盘踞在山西,给中央各路大佬当孙子。北洋时代做了十六年孙子,国民政府时代做了十七年孙子,晚年在台湾又当了十年孙子。在认怂当孙子这方面,阎长官是有丰富经验的。既然这么听话,蒋介石又何必刁难他呢?这从侧面也证明了,阎锡山这个人有政治头脑,知进退。在党国内,就属他最会充和事佬。



反观桂系的一贯做派,逼宫篡位,什么出格的事都干的出来。蒋介石对白崇禧的恨,可以用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来形容。这并不是夸张的说法,因为蒋介石确实太恨李宗仁和白崇禧了!

民国十六年八月中,蒋介石第一次下野,逼他下野的是白崇禧和何应钦。

民国三十年十二月,蒋介石第二次下野,这一次联名反对他的人里面,又有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

民国三十八年一月,年逾六旬的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幕后主使,还是桂系。

完了吗?没完……



民国二十五年的两广事变,粤系陈济棠朝蒋介石开炮,桂系又公开支持陈济棠,气的蒋介石牙痒痒!平定广东后,蒋介石调动二十万部队进攻广西。桂系方面也不含糊,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调动下,广西也武装了二十万兵力抗战中央。最后不了了之……

同年的西安事变,刚刚跟蒋介石和解的桂系又在故意找事。当李、白二人听说张学良扣押蒋介石后,滴酒不沾的李宗仁,给自己倒了一满杯白兰地,高兴地说:蒋公这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蒋公也只有一死方能平国人之义愤!蒋介石听后,咬牙切齿。

民国三十七年,因为竞选副总统一事,蒋介石和桂系又杠上了。双方动用了舆论相互攻击对方,蒋介石还暗中派遣特务刺杀李宗仁。最后还是李宗仁和白崇禧棋高一着,让蒋介石吃了哑巴亏。但是蒋介石也不服输,在总统就任典礼上也让李宗仁也了哑巴亏。一来一往,扯平了。但双方也算是彻底的闹掰了……



以上算是把蒋介石和白崇禧,蒋介石和阎锡山的政治矛盾大体捋了一遍。从互相伤害的程度来看,蒋介石和阎锡山其实没什么大仇,双方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阎锡山的生存问题上,也就是蒋介石想不想让他继续在山西当土皇帝;但是蒋介石和白崇禧的仇,那可就大了。双方的矛盾在于蒋介石的领导权,也就是白崇禧总想把蒋介石给搞下台!这就意味着蒋介石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如果白崇禧不是兵败雷州半岛,他和蒋介石的斗争,还会继续下去。这样的人,蒋介石岂能给他好看?到台湾后没杀他,只是做样子给党国同仁看罢了。蒋内心的的真实想法,就是白崇禧一日不死,自己的领导权一天都得不到保障。

其实早在北伐结束时,智囊杨永泰就对白崇禧和阎锡山做过一个非常精准的总结。他对蒋介石说:应该用军事手段(战争)解决桂系;用经济手段(收买)和政治手段(安抚)解决晋系。杨永泰的话,直白的不能太直白了。蒋介石若想坐稳江山,跟李宗仁和白崇禧是没有调解余地的,只能用武力解决!而阎锡山,他是小肚鸡肠之人,扣扣搜搜的过日子,给点小钱就能收买。论眼界和魄力,阎锡山远远不如李宗仁和白崇禧

杨永泰给出这个论断的时间是1928年,不得不佩服他,说的非常之精准!阎锡山在后来,给点小钱就能打发,只要不动摇他在山西的土皇帝地位,他比谁都忠诚;白崇禧则是截然相反,怎么喂都喂不饱。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人物性格的差异,决定了蒋介石对阎锡山和白崇禧的态度吧。

谢谢邀请,回答如下:

不同之处有:

一,阎锡山在大陆的落幕表演是占了太原媒体整个版面,阎百川破例全套戎装,坐在医院病床上,旁边摆个纸盒,装满了白色胶囊,上面标着"氰化钾"片。

第二天,阎锡山带着家人和现金,乘坐一架C一一46运输机逃到台湾。
白崇禧没有老阎那么多过場,广西著名李白一同几步就到了香港,二个老朋友就这样在此了此残生倒也可以。

白崇禧反悔了,坚持要到台湾,杜月笙也无法阻止,只有李宗仁坚持不去台湾。
(撤退的国军一一下一站?)

白崇禧和阎锡山去了台湾后,都只挂了个闲职,境遇差不多。

阎锡山以为自己摆拍了一张"不成功则成仁"的照片,是忠君遗臣,到处批评国民党,四处批教某某战略早知如此等等马后炮,老
蒋听到鬼火冒,本来人就是这样,跘倒不痛爬起来痛,老蒋将前后三十年一想,这帮老傢伙在大陆就跟我打了几架了,此一时也彼一时,再留这些人何用?

阎锡山想起1930年的蒋冯阎中原大战,白崇僖思绪飞到两广事变中老蒋的窘态,算了,水过三秋,百岁己过半,阎锡山辞职到乡下养老,1960年77岁去世。

白崇禧虽然担任一个头大脚轻的副职,却整天被保密局监控。

1966年白崇禧暴毙而殁,全身发绿,还是李宗仁眼光老辣一一走为上。

白崇禧和阎锡山在台湾不同的待遇问题在我看来就是政治斗争的问题,他们的待遇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政治资本不同,我们可以看看白,阎二人到了台湾之后他们身后政治资本的变化。

阎锡山退到台湾以后,其实已经就是虎落平阳了,阎锡山在大陆能和蒋介石争雄是因为他掌握了山西,手上还有几十万的晋绥军。可是解放战争打完以后,他的晋绥军打光了,山西也丢了,这时候的阎锡山已经不具备和蒋介石争雄的资本了,所以一到台湾以后,阎锡山的行政院院长位置丢了,晋系的人也被抹了干净。

蒋介石作为一个老政治家,自然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招呼阎锡山,他没有必要对阎锡山赶尽杀绝。阎锡山自己也很聪明,很自觉的终老山林,不和蒋介石对着干了。

白崇禧则不一样,白崇禧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是桂系的人,而退到台湾以后,桂系还是有些势力的,再加上桂系是职业的反蒋派。蒋介石自然不能放任白崇禧自己发展,所以他不得不对白崇禧下手。

但是刚到台湾的时候,桂系的李宗仁远在美国,所以一开始蒋介石还是想利用白崇禧牵制李宗仁,以免李宗仁回归大陆。到了1965年,李宗仁夫妇回到了大陆,白崇禧的作用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所以这个时候蒋介石选择对白崇禧下手,白崇禧的死因至今还没有定论

民国时期的这些风云人物,各有各的人生轨迹,他们在历史上都写下了自己的篇章,蒋介石也好,阎锡山也好,白崇禧也好终究都是斯人已逝了。不知道大家同意我的看法吗?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意见哦。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各位啦!

去台湾后白崇禧和阎锡山的待遇大体上看是一样的,都是让打压的结果,但阎锡山得以善终而白崇禧则死的有点离奇,这应该从两人与蒋介石的关系来看。

白崇禧从来没有服气过蒋介石,进而演变到白崇禧执政的广西,也从来不是白崇禧的终极目标,白崇禧的目标是要统治中国进入中央领导层,阎锡山就不一样了,虽然也有过对蒋介石的不服气,比如中原大战,但经过此战役,阎锡山战败逃亡大连避难,阎锡山懂了一个道理,要乖乖听蒋介石的,而后来阎锡山再回山西,就是这么做的,而且阎锡山没有大的想法,只要你蒋介石让我在山西说话算数就好,中央南京那些东西,基本上不染指。



白崇禧

一.白崇禧与李宗仁第一次逼蒋下野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武汉的汪精卫主席很恼火,联合当时的实权派唐生智要求蒋介石下台,蒋介石一直被唐生智逼宫很难受,于是找李宗仁与白崇禧商量对策,希望他们出兵对抗武汉,结果,李宗仁表示,他支持武汉让蒋介石下台的决定,白崇禧在蒋介石开大会时与蒋介石顶撞,蒋介石说:"如果没有人抵抗武汉政府,那我就走好了"白崇禧说:"当下为了团结,从大局考虑,总司令离开一下挺好的"蒋介石气得说不出话来。随后实权派何应钦也不说话等于默认他们决定,蒋介石无奈,在1927年8月宣布下野。



二.中原大战

1930年阎锡山冯玉祥在北方发动倒蒋运动,南方的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积极相应,出兵占领湖南随后被蒋介石大军击败,随后退回广西。

三.第二次逼蒋介石下野

1931年蒋介石囚禁不听话的立法院长胡汉民,随后支持胡汉民的国民党大员孙科等人前往广州,随后,汪精卫,孙科,白崇禧,李宗仁等在广州另立中央政府与南京对立,蒋介石派人谈判,最后达成协议,蒋介石下野,广州政府取消,改组南京政府。



四.围剿红军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蒋介石希望桂军与中央军配合将红军歼灭在湖南广西交接处,白崇禧一开始照做了,可是白崇禧很疑惑,他派出的侦查飞机告诉他,中央军离红军最近也有两天行程,白崇禧不解,此时,桂系安排在南京的人发来电报,说蒋想把红军逼迫入广西,然后白崇禧的部队一定无法完全消灭红军,等到双方精疲力竭时,蒋介石的中央军就可以入广西了,白崇禧幡然醒悟,于是改变政策,全程目送红军,蒋介石催着急了,就追上去打一打红军掉队的队伍,最后蒋介石无奈,让桂军追击红军入贵州,与贵州军队配合,但桂系部队却与红军一直有距离,就是追不上,蒋介石命令桂军加速,桂军回电,请蒋总司令与白副司令一同商讨,蒋介石气炸了吧可能。

五.两广问题

广东自改组後蒋介石觉得中央对于广东管理力度不够,于是1936年改组广东,广东一些大员联系广西,希望得到广西支持,随后广西表示同意联合反蒋,1936年6月两广合兵30万进入湖南,蒋介石收买广东大员,不久广东解体,蒋介石全力围剿桂系,最后在一群人的劝说下,外加共产党,日本人不断给的压力,蒋介石与广西和解,广西依旧半独立

六.不可否认的是,白崇禧是抗日名将,为抗日做了诸多贡献。



七.解放战争时期,白崇禧坐山观虎斗,多次阻挠蒋介石用兵,导致淮海战役国民党溃逃,然而1948年12月手握重兵的白崇禧联络全国要求蒋下台与共军谈判,蒋再次下野。

如此与蒋介石貌合神离,白崇禧居然还是去了台湾,结局怎么会好?他老搭档李宗仁就劝他香港美国都可以就是别去台湾,最后白还是去了。



阎锡山就不一样了,中原大战结束后,对蒋介石处处小心,自知不如蒋介石,解放战争失败后,虽然他是的行政院长但也处处听蒋介石的 ,到后来在台湾他看破红尘一般辞去行政院长并开了一个院子,自己造了一个山西窑洞,在乡间田野著书立传,在一个没电地方,城都很少进,加上他多年在国民党中树敌太多,而他本人又没有带来太多亲信,也就很少有人看他,除了蒋介石到访过几次,蒋介石看了十分高兴,阎锡山终于回归田野了。1960年1月,阎锡山的(三百年中国)手稿完成,阎锡山准备写别的,然而,1960年5月阎锡山在台湾病逝,死后让家人在墓碑上刻这么两段话。

义以为之,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诚之,为做事之顺道。多少好事,因礼不周,言不逊,信不孚,致生障碍者,比比皆是。

突如其来之事,必有隐情,惟隐情审真不易,审不真必吃其亏。但此等隐情,不会是道理,一定是利害,应根据对方的利害,就现求隐,即可判之。

可能最后的阎锡山是真的看开了

这或许就是白崇禧和阎锡山结局不一样的原因吧!

对付狼有对对付狼的方法,对付狗有对付狗的方法。

权力的交锋,永远离不开政治的角逐。

在政治上,阎锡山是一个很识时务的人。

一场蒋冯阎战争便将阎锡山的头给摁下去了,虽然心里仍然不肯屈服于蒋介石,可是明面上却不得不臣服于蒋介石。

在李宗仁戴着“代总统”的头衔飞去美国后,按照宪法规定,总统、副总统“不能视事”的时候,即由行政院长代行总统职权。当时也确实有人提出来让阎锡山这个行政院长代行总统职权,但是阎却讳莫如深,反问你给我说说李代总统怎么不能视事了?阎不是不想代行总统职权,是实在不敢呀!曾经意气风发的李宗仁在这时候都已经夹着尾巴跑去美国了,他阎锡山怎么敢自己往蒋介石的枪口上撞?



阎锡山能够成为民国政坛上的“不倒翁”不是没有原因的,在辛亥革命中,他用手里的枪当上了山西都督,等到袁世凯派兵来打他的时候,他立刻致函袁世凯,说我拥护你!他摇身一变成为了袁世凯的铁杆支持者,为袁世凯鞍前马后。等到袁世凯病逝、段祺瑞执掌北洋政府以后,他立刻又投到了段的阵营,原因仍然是他的实力不足以对抗段祺瑞,他需要在北京政府的庇护下生存和发展。在段祺瑞下野后,阎锡山觉得自己可以出来争一争了,所以没有投靠谁,自己当老板。

在北伐的时候,阎锡山原想着作壁上观,玩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冯玉祥从苏联回国弄了个国民军联军响应北伐,北伐军又压着吴佩孚和孙传芳打,阎一看这局势明显倒向了北伐军,赶紧在城头升起了青天白日旗。不过,阎锡山终究是个有野心的人,也是个不愿受人钳制的人,所以在北伐成功后,蒋介石“削藩”的时候,阎又和冯玉祥、桂系“李白”竖起了反蒋的旗帜,不过很可惜的是,他们失败了,阎锡山被一场中原大战给彻底打怕了,蒋介石之势已成,无人再可撼动。

所以,阎锡山不敢再在蒋介石的眼皮底下抢地盘,心想只要能守住山西便好。阎锡山专心发展山西,结果愣是将山西变成了模范省,受到山西百姓的称赞。

跑到台湾后,阎锡山表现得更“怂”了,蒋介石怎么说,他怎么做。

蒋介石这边宣布,我要复职当总统。

阎锡山那边马上表示,同意,同意,同意。

然后同意完了还要辞去行政院长的职务,毕竟要将位置腾出来给蒋介石的人呀!阎锡山敢不同意吗?不敢,小命要紧,怕蒋介石暗地里给他小鞋穿,小鞋挤脚穿着不好走路,弄不好走着走着摔一跤便呜呼哀哉了!阎锡山辞职以后,安安心心地过自己的小日子,1960年5月在台北病逝。

对于识时务的阎锡山,蒋介石也不好赶尽杀绝,否则名声不好听,也不利于收揽人心。

对于蒋介石来说,白崇禧与阎锡山相比,简直是魔鬼!

白崇禧,这个身高比蒋介石高不少的广西人,太招蒋介石的恨了,他做的那叫什么事呀!

1927年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冯玉祥逼迫蒋介石下野,蒋介石在会上本来只是客气地说说自己可以离开,白崇禧立刻顺着他的话说你离开也好,蒋介石当时心中很恼火,估计不知道怎么骂他娘的呢。蒋介石赶紧将目光转向自己一手提拔的心腹何应钦,想让他说句挽留的话,好让自己有个台阶下,结果没想到何应钦早已经和“李白”他们串通一气,竟然什么也没说。于是,蒋介石只好灰溜溜地辞职了。

在蒋桂战争开打的时候,蒋介石也不是占据绝对优势,当时也是“李白”大意,白崇禧已经基本上敲定了战略,蒋介石也挺慌的,所以派了特务去暗杀白崇禧。“李白”当时的地盘可没比蒋介石小多少,所以也很有信心,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蒋介石竟然跟他们玩阴的,暗中使了一招“有钱能使鬼推磨”,对桂系将领进行收买和策反。蒋介石这招也够狠的,以军事手段为主,以政治手段和金钱攻势为辅,简直势如破竹,蒋桂战争刚刚开打没几天,很多桂系将领便背叛了“李白”,蒋桂战争也以桂系的失败告终。这事换成阎锡山,估计已经硬着头皮唱征服了,可是白崇禧他们愣是屹立不倒,继续与蒋介石对抗,直到1949年。



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好日子已经接近尾声,蒋介石也早就安排好了退到台湾的事,但是谁又能想,临了了他还得受白崇禧和李宗仁的一番羞辱?白崇禧毫不避讳地说:“老蒋的老本丢得差不多,再搞不下去了,我们要老蒋下野,德公上台。”刚开始的时候,蒋介石当然也不肯就范,但是“李白”已经摆明了车马,你是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他们甚至还逼迫张群、张治中这些人去“奉劝”蒋介石下野,让蒋很丢颜面。不过,蒋介石后来转念一想,干脆来个“以退为进”,所以在为日后的复出铺好路以后,他辞职了。

但是不管怎样,蒋介石与白崇禧的仇是解不开了。

当时这么多军阀,反对过蒋介石的也有很多,但是能将反蒋从头贯彻到尾的唯有桂系!

桂系能让蒋介石这么头疼,当然少不了人称“小诸葛”的白崇禧的功劳!



去台湾后,蒋介石更是时刻不敢放松对白崇禧的警惕,生怕在美国的李宗仁和白崇禧来个里应外合,所以24小时派人盯着他。最后他忍无可忍之下找陈诚说这事,陈诚说是为了保护他,白崇禧为此说了句气话,说副总统才需要保护,我不需要。难道白崇禧真不知道是蒋介石安排人监视他吗?当然知道。这时候的白崇禧表面上看去已经没了威胁,蒋为什么还这么忌惮他?

当时美国人一直有换“代理人”的想法,孙立人就是因为这事被蒋软禁的,可是那时候李宗仁却正好在美国,蒋就是怕李在美国寻求帮助,然后......

所以,白崇禧只能活在蒋介石的监视之下,没有秘密地活着!

论政治,白崇禧不如阎锡山,更不如李宗仁。

在白崇禧死后李宗仁更是损道:“这人太自负,其实在政治上没有什么远见,否则也不可能以那种丢脸的方式去世。”

一个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一个仍然隐藏着可能改天换日的威胁,这也是蒋介石给了阎锡山和白崇禧不同“待遇”的原因。

1948年解放前夕公布的国民党43名战犯里面,蒋介石众望所归排名天字第1号,白崇禧排名第4,而独霸山西30余年的阎锡山处于中下游,才排名第32。蒋介石战败后逃往了台湾,阎锡山,白崇禧也跟着逃往了台湾。

论白崇禧和阎锡山,两人都和蒋介石争夺过天下王器归属。阎锡山的晋绥军曾经为了争夺最高权力联合冯玉祥与蒋介石发动中原大战,最终以蒋介石胜出统一全国而告终。此时蒋介石也可以看做一路军阀,正处于势力的上升期,阎锡山可以看成是蒋介石踏向成功路的阶梯。蒋介石统一全国,大局已定,阎锡山独守山西地盘几十年,未曾与蒋介石有过大的冲突。

相反白崇禧所在的桂系,虽有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三驾马车之说。其核心实则为“李白”组合,李宗仁在前,白崇禧在后出谋划策,所以人称白崇禧为小诸葛。桂系为了争夺天下归属和蒋介石也发生过“蒋桂战争”,结局还是以蒋介石胜出而告终。蒋介石大局已定,统一全国后。桂系并没有像阎锡山一样偃旗息鼓,而是多次卷土重来。解放前夕,蒋介石连续大败,正需要大力支持的时候。桂系拥兵自重,排兵布阵不受国府节制。白崇禧更是出谋划策帮助李宗仁将蒋介石赶下台,李宗仁当了代总统,此举可以看做是白崇禧对蒋介石的落井下石之举。

依战犯排名来看,白崇禧的能为要高于阎锡山,对蒋介石来说威胁也要高于阎锡山。以双方积怨来说,阎锡山认命,白崇禧不认命。蒋介石对白崇禧的怨恨肯定高于阎锡山。到了台岛,蒋介石改组。原先的地方实力派都成了光杆司令,大多是有名无实的闲职。阎锡山也想重返政治舞台,但是碰壁之后就开始养花种草,脱离政治漩涡,颐养天年。相反白崇禧因李宗仁未到台岛,一直是蒋介石制约李宗仁的棋子,身不由己不能脱离政治漩涡,李宗仁回归大陆,白崇禧处境可想而知。

总的说来蒋介石还算地道,没有向对待陕西王杨虎城和山东王韩复渠这些政治对手一样,对阎锡山和白崇禧痛下杀手。阎锡山在台岛生活11年寿终正寝77岁,白崇禧在台岛生活17年,寿终正寝73岁(蒋介石谋杀一说纯属子虚乌有)。

白崇禧和阎锡山作为民国时代两个重要的军阀人物,从北伐战役起头,就与代表所谓国民党正统中心的蒋介石在关系上扳缠不清,既有合作也有匹敌,蒋介石和白崇禧誓师北伐时,北方的阎锡山和冯玉祥积极相应,配合击败了盘踞北方的奉系张作霖部,这是几人的蜜月期。

然而在那时,白崇禧和阎锡山并不服气40岁的蒋介石可以作为翘楚率领全国,一方面蒋资历较浅,对国民当局的掌控还不够到位,一方面白和阎都是在本省几经摸爬滚打才混上首级头子的,政治和军事经历丰盛,怎甘屈人之下呢?

所以1930年爆发了蒋对冯阎李白的华夏大战,这其实就是新军阀之间的战役,战役成效蒋介石胜出,白崇禧兵败流亡香港,阎锡山下野避往大连。但由于蒋介石力量有限,国民当局中心尚没有余力完全节制桂晋二省,只能接纳代庖署理人轨制。广西选中的俞作柏节制不住场合排场,很快被李白翻盘,而山西更是谁也不服谁,只好请阎锡山回来。

这些军阀之间没成心识形态的对立,就是谁当老迈的问题,阎锡山的纯熟在于经由华夏大战后,深知本身非蒋敌手,今后不敢不恭。并且阎锡山政治报负也没那么弘远,兹要主政山西当个土皇帝即可,其它完全可以听老蒋的,所往后面不息息事宁人。解放战役太原失守后阎锡山南逃,被蒋介石推为制衡李宗仁的行政院长,即使这一时代,奸狡的阎锡山也从不真把代总统李宗仁当老迈,事必私聊老蒋,天然蒋到台湾后也不会太难为他,给个虚职就好。

白崇禧则不合,桂系从来不是只想运营广西一省,而是要取蒋而代之。在华夏大战之前白崇禧已经有前科,1927年尾桂系就连系孙科等国民党其它派系,第一次逼蒋下野。九一八事情后把持全国声讨蒋不抗日的言论,再次逼蒋下野,1948年尾三大战役近尾声,老蒋黄埔主力被歼,李宗仁白崇禧把持桂系尚有必定军现实力,第三次逼蒋下野。所谓再几回再三二不能再三,蒋介石对桂系早已胸中熊熊

猛火。

老蒋到台湾后团体反思了丢掉大陆的缘故缘由,其中桂系的不合作被列为重要一条,认为恰是关头时辰桂系的拆台致使国民党失山河,比如1936年围剿陕北的关头时辰,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搞了个“两广事情”,后面才是西安事情;淮海战役死活关头,白崇禧拒不派兵援助,甚至扣下蒋介石本来可以变换的宋希镰兵团,变成淮海惨败。

跟白比力,阎锡山就没这么多黑帐了。

李宗仁看得就斗劲清楚,桂系兵败后,警告白崇禧去香港去美国均可就是别去台湾,可惜白崇禧听不进去,果真到台湾就形同软禁,死的也不明不白。

做为民国不倒翁的阎锡山,老谋深算,有极高明的处世哲学,既擅长皋牢部属,又擅长趋利避害。华夏大战后,他就晓得,凭一个山西之力,要想按捺蒋介石为首的中心当局是不成能的,只需归顺才可自保。解放战役中,阎锡山也是死硬的反共分子,太原城是解放军最难啃的钉子,阎的手下宁死不降,成为国民当局杀身成仁的榜样。阎锡山赴台后,洁身自好,不问政事,所以蒋介石不为难他。而白崇禧做为桂系三巨子中惟逐一个在台代表人物,刚到台湾时,因代总统李宗仁在美国、香港等地尚有影响,蒋介石经由过程白崇禧还想感染打动李宗仁,至少不让李宗仁走向极端,当李宗仁归顺大陆,白崇禧一会儿失了把持价值,势必要为桂系与蒋数十年的内斗,三次逼蒋下台的所作所为担任,甚至把淮海战役失败而导致长江以北全面失守的责任,也全数搁在白崇禧身上。不为难小诸葛白崇禧,蒋介石郁积胸中几十年的怒火 向谁出!

白崇禧和阎锡山这两人跟老蒋都是不合的。

前几年看过一个记实片,就是说白崇禧的。李宗仁不息劝白崇禧不要去台湾,后来李宗仁回大陆后,老蒋想用白崇禧牵制李宗仁的价值消失,他在台湾的形势就加倍严峻了,还蒙受了暗害,幸运逃事后,终极仍是死在猛药上。

CopyRight@ 2011-2015 hxjj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夏聚焦新闻网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13264507187 投稿邮箱:hxjjnews@163.com QQ:1796725675
京ICP备11036487号